月兰茶楼、老邻居超市、邓氏牛杂火锅……四川雅安芦山县龙门乡青龙场村白伙聚居点,81户重建农户搬入新居后,生活气息渐浓,这些小店生意也火了起来。
“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白伙聚居点按川西民居风格建设,房前屋后“微田园”,再加上交通便捷,周边有龙门溶洞、元代青龙寺大殿等自然人文景观,适合发展旅游。这一阵子,聚居点“自管委”的成员们正忙着跟村民商量乡村旅游好点子。“打造特色餐饮,突出地方风味,提高住宿接待能力。”“自管委”主任张兰坪说。
承担起新村环境维护、治安管理等公共服务职能的“自管委”,是由农房重建中的自建委员会演变而来,延续着雅安灾后重建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的机制创新。
芦山县芦阳镇黎明新村是震后第一个开工建设的新村聚居点,按照村民意愿,实行统规联建。户型如何设计?质量如何保障?资金如何监管?桩桩件件关乎切身利益。128户村民自发推选13人组成自主重建委员会。“成员中有干过瓦工、木工的,也有运输户、建材经营户,还有处事公道、威望高的村民代表。”黎明新村“自建委”副主任齐学军说。
龙门乡隆兴村新村聚居点“自建委”成员李可鑫,是村民公认的建房“土专家”。聚居点建设开始后,他跟施工方的人天天“泡”在一起,见到哪里墙面不平、地面有凹陷,马上要求返工。“有人问我,‘自建委’又不发工资,为啥子这么卖力?我的想法很简单:党和政府帮我们,乡村干部带着干,我们是聚居点的主人,怎么能当旁观者?”李可鑫说。
重建家园,需要群众广泛参与,雅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全市232个灾后重建新村聚居点陆续成立“自建委”,从规划设计、价格谈判、项目实施到资金管理、质量监督等,全程由群众自主协商。
隆兴村新村聚居点每平方米850元的土建造价,就是“自建委”与施工方协商14次后敲定的。村党支部书记施学兵说,“自建委”的参与,为重建户争得最大利益,“即使每平方米便宜10块钱,也能给每户节省上千块钱。”
重建户的意见也有分歧的时候,“自建委”发挥“群众做群众工作”的优势,寻求最大共识。黎明新村王正国家原本坐落在210省道边上,聚居点规划时,需要调整他家的宅基地位置。王正国一时想不通,担心搬进聚居点后不方便做生意。“新村建成后,环境更好了,旅游搞起来,大家都能挣更多的钱。”齐学军说,“自建委”成员多次上门跟王正国商量,“算小账,更要算大账”,王正国终于转过弯子。
重建过程中,许多牵涉群众利益的大事小事,经“自建委”出面协调,大都迎刃而解。截至去年底,雅安市农房建设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