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优质农产品门户

呼伦贝尔市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2018-01-30 15:21:42| 发布者: 胡倩|来源: http://www.nmg.gov.cn/fabu/xwdt/ms/201801/t20180111_656290.html

摘要: ...

呼伦贝尔市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

2018-01-11信息来源:呼伦贝尔市人民政府

  呼伦贝尔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围绕全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两区三地一家园”目标定位,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深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

  呼伦贝尔市99%以上地区水质、土壤、空气等环境指标符合开发绿色、有机食品的标准,是全国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环境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全市耕地面积居全区第一位,常年种植面积在2700万亩左右,土壤肥沃,以坡耕地为主,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5%-10%。呼伦贝尔大草原总面积1.49亿亩,可利用面积1.38亿亩,近几年,通过一系列草原保护与建设措施,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和平均产草量分别达到72%、39.9厘米和114公斤,各项指标均位列全区第一。水域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全市渔业总水面积达到806万亩,占全区60%以上,其中已利用面积443万亩,位列全区第一。

  面对丰富的自然资源,呼伦贝尔市重点把握“一条主线”,就是牢牢把握国家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调优供给结构,调好区域布局,逐步形成“一带两区”,即岭上特色经济产业带、岭东绿色高效农业区和岭西绿色有机草食畜牧区。抓好“三项改革”,就是稳步推进土地草牧场确权、“三权分置”和农村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两个支撑”,就是强化绿色发展理念,抓好生态支撑;强化农牧业人才作用,抓好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四个提升”,就是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新提升、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提升、农畜产品品牌建设新提升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新提升。

  目前,绿色农畜产品生产数量稳步增长。其中肉产业,2017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达到2162万头只,位居全区第三。2017年农作物总播面积2789万亩,位居全区第一。粮食产量为151亿斤,位居全区第二。大豆、小麦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区第一,且是全区高蛋白大豆的主产区。

  建设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首先要明确目标方向,发展突出重点;其次要注重政策推动,发挥资金效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政策促产业”,先后出台20余文件;优先保障农牧业投入,创新资金投入方式等将成为全市全力打造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政策和资金支撑。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撑,呼伦贝尔市大力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完善产业模式。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绿色生产环境。根据政策意见和推行试点等工作,有效保障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牧业产地环境的安全,促进农村牧区生产、生活、生态“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深入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4.5亿元,重点开展了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黑土地保护利用、耕地轮作制度试点、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等项目。推进农田水利、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2407个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

  合理规划产业布局,推动绿色发展先行。各旗市区以绿色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高增效、促进增收为目标,结合实际,准确定位,科学规划。海拉尔区、鄂伦春旗、新右旗等地规划建设绿色生产基地、生态农业园区,发挥绿色羊肉品牌效应、发展饲草产业等等。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展,充分展示绿色成就。在绿色农畜产品品牌打造推广工作中,充分利用国家级、自治区级各大展示、推介、贸易平台,以展会为契机,组织全市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企业参展,充分展示宣传本市“三品一标”农畜产品发展的最新成就。

  呼伦贝尔市正紧紧围绕“两区三地一家园”的发展定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促进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化、绿色化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加快推进农牧业转型升级,全力打造国家级绿色有机农畜林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实现农牧业大市向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大市转变。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网站首页 | 农产品新闻资讯 | 农产品商城 | 知名企业 | 供求信息 | 展会信息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优质农产品门户 版权所有 备案号:蒙ICP备13002842号

电话:555-555-5555 地址: 753 Main Street E-MAIL:test@altoromutual.com 邮政编码:017100

亮照